一双皮鞋外国货,两元洋钿买来哦;
三日穿过贼贼破,四穿凉棚洞眼多;
侬看罪过勿罪过,落去还要重买过;
切记勿买外国货,百样东西撮烂屙;
究竟要买啥个货,实实在在中国货。
——宁波民谣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双十一购物节,国货如今正崛起成为其中的新势力。
11月11日,百度App发布《百度热搜2021双十一大数据》,数据显示国货的热度仍在持续升温。大数据显示今年双十一国货搜索热度上涨43%,创近三年最大涨幅。
今天,小编想通过介绍商贸馆、实业馆的藏品,与您分享宁波帮所创办的部分著名国货品牌。
▲商贸馆
▲实业馆
老凤祥
银楼业是宁波人的传统产业。据记载,民国初年宁波商人在上海开设的银楼达35家之多,其中“老凤祥”“新凤祥”“杨庆和”“裘天宝”“方九霞”等银楼,都是妇孺皆知的名店,并在天津、汉口、长沙等城市开有多家分店。
上海老凤祥银楼始创于 1848 年,最初的“凤祥银楼”位于上海老城厢的南市大东门,取“凤祥”招牌,寓意女性的至善至美,以及对顾客的良好祝愿,也象征着首饰本身工艺的精美超群。
该藏品上有“老凤祥”三字繁体招牌印,为民国时期上海老凤祥银楼物品。上海老凤祥银楼素以款式新颖、工艺精湛驰名海内外,从藏品可窥其中一斑。
童涵春堂
宁波商人经营药材历史悠久,并在全国陆续创办了一大批著名的国药号,如北京的同仁堂、温州的叶同仁药铺、绍兴的震元堂药铺、苏州的沐泰山药铺、广州的敬修堂、杭州的张同泰药铺、天津的达仁堂等等。
上海童涵春堂国药号始创于清朝乾隆四十八年(1783),至今仍是上海有名的百年老店。创始人童善长(1745-1817)是宁波市郊庄桥镇童朝阳家族的27代世孙。童善长从小聪明伶俐,长大后继承祖业,仍在庄桥一带经商。然而他并不满足于祖业的现状,他运用祖传资本,外出跑马头来到上海。接手竺涵春药店,将其改名为童涵春堂,童善长亲自主持店务并出任经理,地址在上海县城小东门瓮城地段。
宝大祥、协大祥、信大祥
▲宝大祥包装纸
1912年,宁波人柴宝怀、丁丕山在上海创办协大祥,经营零售洋布。协大祥挂出“真不二价”的金字招牌,每样商品均实行明码标价,同时采用“足尺加一,薄利多销”的营销手法,深受消费者喜爱。1924年,柴宝怀、丁丕山两人离开协大祥创办宝大祥,并由单纯经营布匹改为多元经营的模式,经销各种丝罗绸缎、呢绒、土布、丝棉等,业务迅速发展壮大,不仅畅销国内还远销海外。1928年,原协大祥学徒宁波人丁大富创办信大祥,售卖各类纺织品,采取自营购销、经销联销、代购代销等多种经营方式。
协大祥、宝大祥、信大祥都由宁波人创办,牌号之中也只有一字之差。民国时期,协大祥、宝大祥、信大祥从上海滩棉布业激烈的竞争中脱引而出,鼎盛时营业额占到全市零售布店的三分之一,被称为“三大祥”。
楼茂记
楼茂记,全称“楼恒盛茂记酱园”,始创于清乾隆八年(1743),以经营具有江南风味特色的各档花色酱菜,及酱醋、酱油、香干、鲜麸、黄酒等产品为主,其中尤以秘制的楼茂记香干因为色香味俱佳,最为有名。
楼茂记距今已近二百八十年历史,不仅代表了宁波帮历久弥新的商道传承,也蕴含着宁波人柴房灶间里的温馨回忆。20世纪90年代,经改制后,成立宁波市楼茂记食品有限公司。并于2006年登上中国商务部公布的首批中华老字号名录。时至今日,楼茂记的产品不但在宁波周边地区销售,其中酱醋、腐乳等产品还远销到香港、台湾地区,并长年出口到欧美、东南亚等地。
上海燮昌
火柴是重要的民生物资,伴随着近代西方的经济入侵,洋商生产的“洋火”充斥国内市场,给民族工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怀着“发展实业,挽回利权”的梦想,近代宁波帮人士纷纷致力于将科学技术成果向产业转化,投身于草创初起的民族工业。1890年,叶澄衷在上海创设燮昌火柴公司,成为上海火柴制造业先驱。公司日产火柴约占上海市场所有火柴总产量的40%,并在汉口、苏州设有分厂。1923年归并于鸿生火柴厂。
火花,是火柴盒贴花和火柴商标的雅称,属于世界五大收藏体系(邮票、火花、烟标、酒标、钱币)之一。作为火柴盒上的艺术之花,火花包罗万象于方寸之间,不但记录了火柴工业的发展轨迹,见证了历史变革、社会变迁,同时也是风土人情、文学艺术的集中体现,素有“民间名片”“小百科全书”的美誉。
三友实业社
▲三友实业社宝马牌药盒
1912年,陈万运等在上海创办三友实业社,生产“金星牌”洋烛芯。1917年三友实业社开始生产“三角牌”毛巾,与日商的“铁锚”牌毛巾抗衡,为上海织巾业的发轫产品。经过反复试验和技术改进,“三角牌”毛巾质量不断提升,深受顾客喜爱,畅销全国。1926年三友实业社参加了费城世界博览会,“三角”牌毛巾以优异的品质荣获“丙等金奖章(纺织品类)”。除了毛巾外,三友实业社还生产被单、被面、床毯、窗帘等产品,在供应国内市场的同时还大量销往海外,成为当时民族工业品牌的旗帜。
大中华公司
1930 年7月,“鸿生”、“荧昌”、“中华”3家火柴厂在上海合并为大中华火柴厂,刘鸿生出任总经理。1935年刘鸿生联合“中国”、“大华”等8厂成立中国火柴联营社,打破了瑞典“凤凰牌”火柴和日本“猴牌”火柴垄断中国火柴市场的局面,刘鸿生被时人称为“火柴大王”。刘鸿生还投资煤炭、水泥、搪瓷、航运、金融、保险等行业,有“煤炭大王”和“企业大王”之誉。
五洲大药房
1907年,夏粹芳、谢瑞卿、黄楚九等合资创设上海五洲大药房。
1911年,项松茂受聘为上海五洲大药房经理后,引进先进制药技术,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此后,项松茂陆续研制出“代参膏”“鱼肝油精丸”“止咳杏仁露”“人造自来血”等新药,中国西药业逐渐摆脱了依赖进口的被动局面。1921年,项松茂收购德商固本皂药厂,将五洲大药房改组为五洲固本皂药厂,分设制药、制皂两部,所产“五洲固本皂”为沪上家喻户晓的名牌产品,五洲大药房也逐渐发展成为我国民族西药工业中规模最大、产销一体的工商企业。
人造自来血,作为上海五洲大药房曾经的拳头产品,不仅畅销上海滩,还远销海外,并在1915年美国旧金山“巴拿马太平洋世界博览会”中获得银奖。
华生牌
民国3年(1914),杨济川、叶友才、袁宗耀三人拼凑资金,由杨济川为主仿照美国奇异电风扇,制成中国第一台电扇。1916年,三人又集资200银元,在上海四川北路横浜桥创办了华生电器制造厂。其中袁宗耀负责财务,杨济川主持生产,叶友才任经理。1924年在周家嘴路新建路口购地建造新厂房、正式生产华生牌电风扇。这是我国第一家自研自制的电扇厂。曾参加美国费城1926年世界博览会,并荣获丁等银奖。之所以打出“华生”商标为名牌,其含意充满了爱国主义精神。
“十里洋场”的上海,是洋货倾销的舞台。宁波帮商人借助这个舞台,坚持民生商品,高蹈“国货”品质,在贸易领域与洋商一决高下。他们结合自身优势,以品牌和娴熟的经营手段取胜,产生了一大批延续至今的百年老店。
宁波帮人士所创办的国货品牌,
在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史上
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同时也成为了人们生活中
难以忘怀的时代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