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梦,赤子心
Ningbobang and Ningbo University
一、高等教育的梦想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甬上文脉源远流长,唐宋期间书院林立,明清之时更是人文荟萃。近代开埠以来,一批西式学校率先在宁波创办。宁波帮向来有崇教兴学的传统,从叶氏义庄到锦堂学校,再到各地同乡机构组织的助学兴学,个人投身海内外的捐资助学,这一传统一脉相承。
1934年,宁波旅沪同乡会会长虞洽卿有感于创建大学的重要性,遂发起创办四明大学,拟开设文、商、法三个学院。因校舍、师资等问题一时难以解决,便先行设立“四明大学奖学金”,资助诸多同乡子弟深造,其中不少人后来成为海内外著名学者。四明大学的筹建后因抗战爆发而停顿,而宁波也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没有一所综合性大学,成为几代人的遗憾。
二、第一所综合性大学的诞生
1984年,在多方推动下,宁波相继被国家确定为沿海开放城市、计划单列城市。在宁波创建一所本土的综合性大学也被正式提上日程。许多宁波籍的专家学者、各界名流,以及海内外宁波帮人士纷纷向宁波市政府献计献策。
1984年秋,在杭州讲学的中国科技大学朱兆祥教授(后任宁波大学首任校长)赶到宁波,向卢绪章(时为宁波市政府顾问)提交了宁波大学建校方案。同年10月,船王包玉刚首次回乡时,目睹宁波改革开放的前景,倍感兴办大学的重要性。当看到宁波大学的建校方案时,包玉刚当即决意出资2000万美元,带头捐资创办宁波大学。此后,宁波大学的建设得到了中央领导和省市政府的大力支持,邓小平亲自为宁波大学题写校名。宁波大学的建立,结束了宁波没有综合性大学的历史。
三、宁波人家门口的大学
1985年10月29日,在宁波大学奠基典礼上,包玉刚说:“67年前,我在这里出生。今天我与家人一起回到家乡,参加宁波大学的奠基典礼非常高兴!这是件终生难忘的大喜事!我住在香港,生在宁波,是宁波人之一。我要努力为开发建设宁波做出更多贡献。”
1986年9月10日,宁波大学如期开学,来自华东五省市的280名新生跨进了宁大校园。作为宁波大学首届新生之一的李学兰,入学时在学校的小卖部抢购到了宁波大学“001号”脸盆。对于这件具有纪念意义的物品,李学兰珍藏多年,后捐赠给宁波帮博物馆。她说:“作为宁波人,我很激动能够在家门口上大学。很幸运能够买到这只001号脸盆,见证宁波大学的历史时刻。”
结语
宁波大学十周年校庆庆典上,包玉刚之女包陪庆曾感言“办一所大学不是一年、十年的事情,也不能靠一两个人的建设”。寥寥数语,却是宁波大学发展历程的真实写照。
一代代宁波帮人士不仅仅为家乡留下了一座大学、一幢幢教学楼、一个个奖学金、基金、学术讲堂,更将捐资助学的优良传统,爱国爱乡的赤子情怀镌刻在这座由宁波帮鼎力助推的高等学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