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新闻资讯
德及桑梓 惠济天下——缅怀宁波帮人士邵逸夫
  来源:宁波帮博物馆  发布时间:2014-01-08   浏览次数:
字号:[         ]    色调:

“将赚到的钱捐献在教育事业,做一些实际的事,是我最大的心愿。”先生视教育为立国之本,为此多年来他尽心尽责,不遗余力。1985年后,邵逸夫平均每年都拿出1亿多元用于支持内地的各项社会公益事业,80%以上用于中国教育事业。

先生亦是香港宁波同乡会的永久会长,30多年他不计回报全方位做慈善,感染着香港同乡。大批香港宁波帮人士热忱回报家乡和社会,充分彰显了他们爱国爱乡的赤子之心。

宁波帮博物馆馆藏《宁波旅港同乡会理监事会议记录》,其中有对邵逸夫先生资助教育事业的记录,可以窥见宁波帮人士对教育事业的大力支持。


内容摘录(部分):

牛津大学耶稣学院校长,上两个月来香港,与本会资深会员会晤,商讨策划设立奖学金十余名,资助选拔内地优秀学生进入该校攻读。参加该项计划者有邵逸夫爵士、李达三博士、包从兴乡长、赵安中乡长、黄庆苗乡长以及本人。(摘录自1988年8月30日,第十一届第十三次理监事会议)——编者注:文中提及“本人”为王惟翰乡长。

最近,英国牛津大学耶稣书院校长骆彼得博士抵港。明天,本人会在宴会上,将由包从兴先生、赵安中先生、黄庆苗先生以及本人共同捐助的一项奖学金三万英镑转交骆彼得博士,以资助内地优秀学子赴该校深造。欣闻本会名誉会长邵逸夫爵士也将赴宴会,并将捐一笔可观的数字,资助该项计划。本会创会会长李达三先生也已私人赞助同项奖学金。说明宁波人一向对教育注重。(摘录自1989年1月17日,第十一届第十七次理监事会议)——编者注:文中“本人”为王惟翰乡长。


先生亦心系故乡。1987年后,他不仅多次回故乡宁波探亲访问,还先后捐资4000多万元帮助发展教育、文化事业。这些项目包括位于宁波大学西区的邵逸夫图书馆、逸夫教学楼、逸夫剧院以及其祖居地康乐园等。早在九十年代初,省、市政府就授予他“爱乡楷模”、“荣誉市民”称号,以表彰他为家乡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

IMG_3614.jpg

邵逸夫为康乐园题字(宁波帮博物馆馆藏)


IMG_0196.jpg

邵氏康乐园(2014年1月8日,宁波镇海)


IMG_0192.jpg

逸夫小学(2014年1月8日,宁波镇海)


IMG_0203.jpg

邵逸夫旧居(2014年1月8日,宁波镇海)


我的财富取之于民众,应用回到民众”。先生一生秉持着大爱的心态,“大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他一生捐款数以百亿,福泽了无数人,斯人已逝,精神不别,先生创建的事业长在,垂立的风范长存。


U10440P1T1D29187533F21DT20140108114720.jpg

分布于神州大地的逸夫建筑(图片来源:新浪网)


邵逸夫慈善事业大事记

1975年,邵逸夫成立香港邵氏基金。

1977年,出资600万助政府兴建香港艺术中心,更同时倡办香港艺术节,成为当时的大会主席。

1980年代,邵逸夫就已经捐出1.1亿港币为香港中文大学兴建逸夫书院。

1984年,香港红十字会成立首个输血服务中心。

1985年起,邵逸夫开始将关注的目光投向祖国内地。当年他向中国保护敦煌画展工程和浙江大学分别捐资1000万元。

1987年后,先后捐资4000多万元帮助宁波发展教育、文化事业。

1990年,中国科学院为了表彰他为中国教育事业做出的贡献,将中国发现的2899号行星命名为“邵逸夫星”。

1994年,向牛津大学捐赠300万英磅,成立了中国研究所。

1999年,捐资2500万港币,救助921大地震灾民。

2002年,捐资创立被誉为“东方诺贝尔”的“邵逸夫奖”,用以资助全球造福人类的杰出科学家进行研究,每年选出世界上在数学、生命科学与医学及天文学三方面有成就的科学家,各頒授100万美元奖金以作表扬。目前基金总额已高达50亿元。

2005年,捐资1000万港元予南亚海啸受灾地区。

2008年,向四川汶川地震灾区捐款1亿港币,重建学校。

2009年,台湾88台风水灾,捐款1亿新台币予灾区。

2013年,邵逸夫夫妇又向四川雅安地震灾区捐款1亿港元,用于地震救灾与灾后重建。

截至2013年,邵逸夫共捐赠内地教育近50亿港币,捐建中国内地大、中、小学和职业技术学校、师范学校、特殊教育学校6千多个项目,包括图书馆、教学楼、科技楼、体育馆、艺术楼、学术交流中心等,遍布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

【返回顶部】 【打印本稿】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