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展览 > 专题展览
四明银行微展
作者:宁波帮博物馆   来源:原创  发布时间:2019-12-31   浏览次数:
字号:[         ]    色调:


历史拾珍——四明银行成立110周年微展


前言


四明银行是宁波商人于1908年创办的一家华资银行,在中国近代金融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值四明银行创办110周年之际,宁波帮博物馆推出四明银行微型展,与您分享四明银行的历史往事。


应运而生


从19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旅沪宁波商人的经营范围已遍及工矿、航运、垦殖和公用事业,迫切需要与之相适应的、能提供更多资金融通渠道的新式金融机构帮助拓展事业,此时他们普遍意识到创办新式银行的重要意义。


1906年,虞洽卿组织上海工商业人士赴日本考察,在半个月的时间里,日本的经营方式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国后,虞洽卿遂倡议筹办四明银行。


起航上海


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农历八月十六,由旅沪宁波商人袁鎏、朱佩珍、吴传基、李厚垣、方舜年、严义彬、叶璋、周晋镳、虞洽卿、陈薰十人发起创立的四明银行在上海正式成立(初名定为四明商业银行,后改名为四明商业储蓄银行,简称四明银行)。


总行设于宁波路江西路口,周边地带钱庄、外商银行林立。创立之初,规定资本150万两,先收一半,任命周晋镳为总董,陈薰为总理,虞洽卿为协理。《申报》曾报道:“8月18日晨8点,四明银行悬牌上市甚为热闹,前来道贺绅商络绎不绝,为商界中之特色。”


作为宁波人开办的银行,四明银行具有鲜明的经营特色:注重地缘因素,支持甬人创业(尤其是航运业),同时也十分重视房地产的投资。四明银行属于近代创办较早、规模较大的一家民族资本银行,后来又成为上海银行公会的发起者之一。四明银行营业种类分两部:商业部,主要经营存款、放款、贴现、汇兑代理结算及发行纸钞业务;储蓄部,主要经营收存零星款项业务。


同乡助力


开业不久,四明银行即被批准享有钞票发行权,发行的兑换券有壹元、贰元、伍元、拾元共4种,其中的贰元券更是独家发行。四明银行在运营初期即遭到了独霸中国市场的外商银行的夹击,他们积攒四明银行印发的钞票来挤兑现洋,一时间对四明银行造成了极大的冲击。旅沪宁波同乡会发动同乡施以援手,宁波人开设的各大商号、钱庄、银行纷纷代为收兑四明银行钞票,挤兑风潮很快得以平息,四明银行发行的货币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与支持。


广开业务


1910年,受橡皮风潮的影响,四明银行经营陷入困顿,总经理陈薰和协理虞洽卿请辞,孙衡甫盘进该行,出任董事长兼总经理,负责一切业务。辛亥革命时期,四明银行积极为民军提供经费,当时义军所发军饷,“大半由信成银行和四明所输出”,四明银行一时间声名鹊起。


1916年,由于各项措施得力,四明银行经营绩效有了起色,逐渐成为华资银行中的重要银行之一。随后,四明银行经营规模、营业种类有了进一步扩大,包括有价证券、生金银和房地产业的买卖。1921年9月,四明银行总行迁入上海北京路240号三层新大厦,和浙江兴业银行对峙于江西路东西两角,成为轰动一时的盛事。


1933、1934年是四明银行发展的最高峰,存款额达到了4400万元,在上海各大华资商业银行中排名第8。


改组合并


1936年,南京国民政府全面实行金融垄断,总经理孙衡甫以生病为由辞职。在此期间,国民政府实施法币政策,撤销各商业银行货币发行权,限期收回已发行的纸币,四明银行的纸币发行权也被收回。1937年2月,财政部指派财政部税务署署长吴启鼎兼四明董事长,孙鹤皋、徐继庄、吴震修、孙竹屿、李听根为“官股”董事。至此,南京国民政府完成了对四明银行的掌控,四明银行由此步入“官商合营”阶段,与中国通商银行、中国实业银行、中国国货银行统称为“官商合办”的“小四行”。


抗日战争爆发以后,迫于时局,四明银行在沿海一带战区内的分支机构撤并,并增设外汇部和香港办事处。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四明银行总行迁至重庆,陆续在重庆、西安、成都、兰州、平凉和洛阳等地设立分支行处,积极推进后方各项业务,为战时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抗战胜利后,四明银行总行迁回上海北京路原址。由于受国内战争和各项金融政策,尤其是通货膨胀的影响,四明银行各项业务难有进展。1949年5月上海解放后,四明银行被人民政府接收,改组为公私合营银行,1952年并入上海金融业统一的公私合营银行。


自1897年5月,由严信厚、叶澄衷、朱葆三等人任总董的中国首家华资银行——中国通商银行在上海成立以来,宁波帮对于投资、经营新式银行的热情与日俱增,先后投资创办或参与经营四明银行、中华银行等众多华资银行,涌现出宋汉章、秦润卿、朱葆三、孙衡甫等一批著名的宁波帮金融实业家,有力地推动了近代银行业的发展。


四明银行作为旅沪宁波帮的金融根据地,对宁波帮投资经营的企业给予了极大的支持与帮助,为宁波帮整体实力的增强和朝着近代化转型做出了积极贡献。


【返回顶部】 【打印本稿】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